451、示警-《第一姝》


    第(2/3)页

    就拿梁氏这个长媳来说,她若是任由大妹袁珍珠再次落入姚家那个火坑,袁珍珠以后过得好,姚家不给袁家惹麻烦则罢。

    一旦事与愿违,这就是她跟袁伯驹之间绕不过去的坎。

    袁伯驹肯定会认为她没有尽到做长嫂的责任。

    就是她娘家父母在此,她这个失职的责任也逃不脱。

    但是她若想尽职尽责能办到么?

    能!

    不过即使办到也得惹恼婆婆!

    婆婆不是娘!

    闺女跟娘没有隔夜的仇。

    就像之前袁明珠跟杜氏,即使袁明珠说的那些话,把杜氏气得仰倒,她也不会对女儿口出恶言,不会记恨。

    待事情过去了,母女还是母女。

    换做儿媳妇你试试?

    儿媳妇再一口一个娘喊得亲热,没分歧没矛盾没罅隙的时候则罢,一旦有点什么,婆婆能把她收拾得怀疑人生。

    做人家媳妇的就是在这种夹缝之间如履薄冰,做得再多,一点没做到就把以往的好全部抹杀了。

    袁明珠倒是觉得大嫂比她娘更适合当家。

    就好比之前燕草打破碗碟那件事,若是梁氏当家,最多在账目上记一笔就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根本用不着歇斯底里的要打要杀。

    袁明珠:“以后我们家人口越来越多,要不也跟那些世家似的,内院单立一本账吧?”

    梁氏听了微微一愣,没想明白话题怎么突然拐到这儿了。

    不过家里的两个小姑子不像有些人家的小姑子那样正经本事没有,挑拨是非挺行。

    他们家这两个小姑子和妯娌都挺好,知道维护和尊重她这个长嫂。

    所以梁氏也给袁明珠相应的尊重,说:“行啊,回头我就跟你二嫂一起把家里的家什登一份账。”

    “那就辛苦大嫂了,往后外头的长工和作坊里的工人的支出就走外头的账,家里的收入也计入外头的账,

    内院每个月需要多少银子大嫂先估算一个预算,从外头的账上拨过来……。”

    梁氏看着袁明珠亮晶晶的眼睛,一时没反应过来,木愣愣的看着她。

    还是袁明珠怕她没明白自己的苦心,又问了一回:“这样安排行不行啊,大嫂?”

    梁氏如梦初醒:“行,行!”

    可不是太行了!

    内院的财务大权掌握到了她的手里,就代表着以后在这个家里她当家了。

    她不会因为当家就不尊重长辈,不友爱兄妹,中饱私囊,虽然落不到好处还得多劳心劳神,但能当家还是件好事。

    至少这个家里她的地位不容撼动了,再有想说又不好说的话,她就敢说了。

    杜氏也在一旁,附和道:“以后家里的账目还得你和仲驹媳妇多费心。”

    她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还觉得这样安排挺好。

    梁氏带着吴氏,给婆婆屈膝行礼,“这是媳妇分内之事。”

    袁明珠倒是不担心她娘和大嫂会因为争权打起来,如果梁氏控制了财政大权还不能服众,那还不如就干脆别管家好了。

    这会子的婆婆跟媳妇又不能分开各过各的,处得再好也是东风西风,必然有一方处于下风。

    既然她娘能力上欠缺一些,干脆就她娘退一步好了。

    袁明珠三言两语之间就把家里的权利分配了,杜氏和陶氏二人丝毫没有察觉。

    吴氏跟在梁氏后头,看梁氏的行事而行事,也看不出她明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不过看她和袁珍珠的眼神频频在梁氏和杜氏面上扫过,应该是有所觉察。

    只是二人都没说什么。

    马蹄巷那边事情紧急,袁弘德得赶过去坐镇,所以袁明珠也没时间多说什么,一行人匆匆去了。

    刚到作坊里还没下车,李管事就回禀脂粉铺子里的陈掌柜就已经过来在这边侯着了。

    陈管事拿了一封信给袁弘德:“东家,这是戚青衣姑娘使人送来的信。”

    看着陶氏在旁面色微变,如同神来一笔似的补充了一句:“来人说信是给少东家的。”

    算是替袁弘德解除了一个大警报。

    袁弘德心里有一个小人狂擦汗,接过信来随手递给袁明珠。

    袁明珠拿了信,看了看信封上一笔娟秀的瘦金体,上头写着:妍玉春少东家亲启。

    妍玉春没有第二个少东家,这封信是给她的无疑。

    确认了封口处的标记还完整着,袁明珠把信封打开。

    看完了信,说:“戚青衣姑娘想试用一下我们新出的皂角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