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废棋-《第一姝》
第(2/3)页
李琦也不知道,他这些日子就忙着处理姚家的事,忙着对袁家的进货渠道围追堵截了,哪里知道武安城里流行什么曲?
不过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很快那本《倒霉三郎终身误》就被放到了他们的案头。
书上描写的比小曲里唱得更详细。
写书的人就跟藏在姚家两口子床底下似的,连姚家两口子私下里说的话都描写得详尽又活灵活现。
写得有鼻子有眼的。
李琦知道姚家这步棋算是彻底废了,问林管事:“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因为姚家的事,各方都保持围观态势,虽然又些还没有彻底倒向他们开始挤兑袁家,但是也没有敢对他们亲近的。
袁家一直被他们孤立着,想进妍玉春货物的外地客商也在等着事态明朗。
这一局他们落到下风,只怕有些信奉富贵险中求的人要出手了。
林管事皱眉,思索着对策。
问他:“长安侯家和固北李家的人有没有异动?”
李琦:“他们两家都有人留在武安城,但是一直深居简出,暂时还没有动作。”
顿了顿,“不过药都那边传来信,有人在偷偷出货。”
林管事:“什么人在出货?”
李琦:“我们的人是在客栈里发现的大宗货物,对方警惕性很高,而且走的方向不是往武安州而来,暂时没查清是哪一方面的人。”
拖得越久,传回来的不利消息越多,林管事也越发着急,如果不能一击致命,短时间内掐死袁家的咽喉,那些供货商也不能一直配合他们。
卡住货源这招也得废。
他们关注着的袁家,曾祖孙几个正坐在城内的茶馆里听书呢!
袁珍珠已经到了京城,报平安的信也经由邮驿寄了来。
担着的心落了底。
而且就在此时,依依姐姐的舅舅过来拜访。
“这第二版的《倒霉三郎终身误》已经售罄,现在有几家书商还要求供货,对方说了,再订的书不要我们贴钱出售了,他们照着市价付银子。”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不用付钱,还有钱挣。
袁弘德有些意外。
袁明珠跟袁少驹正躲在里间偷听呢,闻言袁明珠冲着她五哥竖了竖大拇指头。
夸得袁少驹颇为难为情地抚着脑袋。
袁明珠终于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她这五哥也是个歪才,无心插柳之下,还显露出他的天赋了。
因为这本书是袁家在他们那里代印的,所以这事依依姐的舅舅不好擅自做主,登门问问袁家人的意见。
袁明珠心说:印,肯定要印,不仅要印,速度还得快,慢了的话盗版也该出来了。
见袁弘德犹豫,依依姐的舅舅说:“要是印的话可以给执笔的云湖老妖两成的润笔费。”
云湖老妖是袁家兄妹杜撰的一个笔名,假托云湖老妖之名刊印的话本子。
袁弘德听着里间越来越大的闹耗子的声音,点头道:“几个孩子胡闹弄出来的东西,他舅舅要用只管用就是,不用付钱。”
舅舅乐呵呵道:“在商言商,该付多少就付多少,以后要是还有戏作,还可以交给我们书肆代印。”
云湖老妖话本子、小戏、说书三箭齐发一炮打响,想来以后再写出来的话本子也会畅销。
送走舅舅,袁明珠缠着曾祖父,“曾祖父带我们去茶馆里听听说书吧,都说外头都在说这本书来着。”
袁弘德被缠得没法,也好奇这本书究竟说的如何,“好,去听听。”
袁少驹和袁叔驹皆一脸带笑,就连最严肃脸的袁季驹也唇角微扬。
到了茶馆里坐定,台上说书人正说到两家退亲。
一手执着折扇,另一只手“啪”的一拍醒目,“玲珑小姐的哥哥们闻得妹妹被赵三郎的父母和大嫂折辱,忿然道:我家大妹温良恭谨,退亲可以,错不在我家,聘礼是不可能退的。”
赵大一听不退聘礼,气得大骂颜家:你们家还想用女儿骗钱不成?
颜家大哥摆手道:规矩就是如此,女方无过错男方要退亲,就得留下聘礼做赔偿,难道说你赵家不懂规矩?
我家虽不豪富,也是规规矩矩的人家,这些聘礼我们也不想留,只是不留怕被人讹传成我家理屈,这些银子我们也不要,回头都捐给去岁没了居所的流民。”
说到此处,说书人“唰”的一声展开折扇,慢条斯理的扇着,叹口气道:“正所谓‘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说书人并未像传统说书的那样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为结束语,而是摘了一段老子的《道德经》。
听过这段的人知道这段话的意思,只坐着回味之前讲的内容。
还有未听过的,肚子里笔墨又少,追问:“说的这最后一段啥意思啊?”
说书人找了个空位坐下,有人极有眼色的给倒了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