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地上陷阱多-《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3/3)页

    想她精明一世,却糊涂一时。

    不过就是想要贪图小便宜而已,竟然掉进了狼窝。

    还有脸说什么误工费。

    呸。

    难怪现在脸面越来越不值钱,因为不要脸的人越来越多了。

    陈知年拉住想要吵架的阿美,“你们说说,误工费、清洁费多少钱?”

    “算上毛巾,一共十元。”

    “两人一起?”

    “不是。一人十元。”

    “呸。你们美容院就是靠这样赚钱的?”

    陈知年拉住暴怒的阿美,“我们给。”不知道美容院具体什么情况,她们两个娇弱的女孩子还是先离开为好。

    就算生气,想要报复也要先离开。

    否则,束手束脚。

    谁知道这美容院会下作到什么程度?如果美容院里有男员工,最后吃亏的还是她们。如果美容院的老板再狠一些,直接把她们打晕,卖掉,那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不是她想太多,而是社会太复杂。

    出门在外,小心一些总没有错。

    谁也不知道遇到的会是什么人,心是红的还是黑的?

    阿美气愤的瞪了两个美容师一眼,然后和陈知年一起交了十元,然后一人带着两条毛巾离开。至于一次性拖鞋?

    扔了。

    “阿年,我气不过,气不顺,一口气上不来。”

    出了美容院后,阿美气得直跺脚,双手不停的往脸上扇风。

    陈知年也气不顺,莫名其妙的就花了十元买两条毛巾。十元,能买一件上衣了。

    好气哦。

    “阿年,我们想个办法教训一下他们。否则,我今天吃不下,睡不着。”阿美站在马路边,看着还在继续推销的女孩们,恶狠狠的瞪了她们一样。

    都怪他们瞎忽悠。

    陈知年想了想,“怎么教训?”

    骂一顿?

    她们两人都不是会骂人,能骂人的人。

    打一顿?

    就更不靠谱了。

    请人来骂、打、闹?

    那要花钱啊。

    本来花十元买两条毛巾就已经够郁闷了,要是再花十元请人来骂街,算不算是‘有事没事找事费’?

    过后回想起,可能会更郁闷。

    陈知年拒绝这样的报复,损人不利己。

    阿美很不高兴,“那你说怎么办?就这样放过它?”

    “要不,我们把他们的行为大公开?我们给报纸或者电视台爆料,让他们暗查,走访,然后大公开。让他们不能再这样忽悠人,也让大家提高警惕,明白‘没有这么大蛤蟆随街跳’,免费午餐可能会变成最后的晚餐。”

    陈知年看向阿美,“你觉得怎么样?这样既能省钱,又能警醒别人,一举两得。”还能深藏功与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和她们有关。

    “可以。但如果报纸和电视台觉得这是小事,不理会怎么办?”

    也有可能。

    “如果报纸和电视台都不搭理,我们再想办法。”陈知年觉得报社的记者应该会重视的,但也不能百分百的肯定。

    只能先等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阿美郁闷的点点头,“好吧。只能这样了。”突然,阿美双眼发亮的看着陈知年,“阿年,你闺蜜是林萤光啊。你给她打电话,电视台肯定会重视的。”

    陈知年摇摇头,“她不是新闻部的。”

    “但她应该认识这方面的人啊。”阿美越想越是这么回事,“阿年,你告诉林萤光一声。或者问问她,有没有认识报社的人......啊。对了。钦哥认识报纸的人。”阿美惊喜的叫了起来,“找钦哥。”

    只要不找林萤光,找谁都行。

    陈知年不想告诉林萤光,主要是她怕担心。陈知年觉得自己要反省,幸好这家美容院虽然是个大忽悠,但也不至于是黑店。

    如果是黑点,她和阿美就危险了。所以,做人就不能贪图小便宜。

    以后要引以为戒,对这类免费的东西要提高十二分的警惕。就怕是商家或者是坏人抛出的鱼饵,咬上了,就脱不了身。

    不能为了一点点的小鱼饵,而身陷险境。

    因为受了郁闷气,两人都没有什么心思再逛了,回家去。

    陈知年提着衣服,坐上公交车回幸福,路过一家饺子店的时候才想起,她今天就喝了一碗芝麻糊。

    饿了。

    饺子店是一家旅馆的老板开的,楼上是旅馆,楼下是饺子店。

    平时生意很不错,因为老板是个大方的人,遇到熟客就会送个小菜什么的,周边很多人都喜欢这家饺子店。

    陈知年也一样。

    陈知年喜欢香菇肉馅的水饺。先把水饺煮好,上面铺一个煎鸡蛋,再撒一把葱花和香菜,然后把滚热的高汤倒进来,搅一搅,美味至极。

    不过,听老板说,这是南方人的吃法,北方人更喜欢干的,然后配上一叠调味料,酱油、醋、蒜蓉。

    “老板,来一碗水饺。”

    陈知年是熟客,即使不说老板也知道她的要求。

    “今天不上班?”老板娘一边煮水饺,一边和陈知年聊天。因为老板娘是广东人,所以他们聊天用的事粤语。

    虽然老板娘是广东人,做的却是北方饺子,一个个滚圆滚圆的,看着就喜庆。

    “今天周末,和同事逛街去了。”然后,忘记了吃午饭。

    逛街的时候没有发现,回来后才觉得又饿又累的,好像能吃下一头牛。逛街的时候不觉得累,但坐下来后才发现小腿酸痛。

    陈知年给自己倒了碗大麦茶。

    饺子店的大麦茶是免费的,装在一个大水壶里,需要就自己倒,想喝多少喝多少。饺子店的大麦茶带有一股清淡糯香,应该还放了薄荷和橘红,清甜甘凉中带着一点点苦涩。

    让人回味无穷,也最能解渴。

    对于吃喝,广东人可是最在行的。老火靓汤、凉茶就不要说了,就是简简单单一个大麦茶也能做出花样来。

    陈知年面对马路坐着,双手撑着腮外面的人来人往。

    时不时有车辆经过,然后扬起阵阵灰尘。陈知年想了想,换了个方向坐。虽然好像依然不能挡住尘土飞扬,但还是有心里安慰的,假装自己的一个背部就能阻挡住所有的灰尘。

    “老板,睡觉多少钱一晚?”突然,一个背着包的男人,风尘仆仆的站在店门口,扯着嗓门喊。

    明明就人高马大,嗓门大也,但当老板娘和陈知年看过来的时候,男人却有些害羞搓着手。看着,就知道应该是第一次出远门。

    眼睛里的陌生和害怕、担忧明明白白。

    老板娘擦擦手走出来,“你要睡觉?单人间没有了。还有双人间,三人间,里面有一个水壶。如果想要电风扇的话,要压金,还要加钱。”

    男人没有听懂老板娘的话,比划了一下,“睡觉,一晚。”

    老帮娘也和对方比划,双人间和三人间有什么区别。

    鸡同鸭讲。

    陈知年皱皱眉头,试探的问,“你要吃水饺?”

    “啊。对。水饺。”

    好吧。

    人家要的是水饺一碗,不是睡觉一晚。

    老板娘是广东人,普通话麻麻地。

    男人则是从外省乡下来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直接把‘水饺一碗’说成了‘睡觉一晚’。

    幸好楼上就有旅馆,否则,还要被误会。随便问人‘多少钱一晚’是要被打的。

    “哎呀。”老板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还以为他要睡觉呢。”

    “嗨。都是普通话给闹的。”

    男人放下大包袱,问老板娘,“睡,要不要钱?”

    “水,不要钱。”陈知年看对方风尘仆仆的,手上还有些脏,就主动帮老帮娘给他倒了一碗大麦茶。

    男人连续喝了三碗大麦茶后才和陈知年打听,附近是否有住宿的地方?

    陈知年真的要笑了,然后给他介绍,楼上就是旅馆,可以住宿。陈知年把老板娘刚刚的介绍再说一遍。

    陈知年担心他听不懂,从背包里掏出小本子和笔,画给他看。陈知年尽可能的说得清楚,明白,详细。

    陈知年还问他是不是出来打工的?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就给他介绍附近的几个建筑工地,都在招人。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技能,也没有亲人朋友或者老乡可以依靠,那进建筑工地是最快的站稳脚的方式。

    虽然苦累,但有工钱拿。

    而且,很多工地都包吃住。

    相对很多地方,建筑工地的人事也简单些,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粗汉子。

    男人感激的看着陈知年,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

    陈知年摇摇头,“不用谢。”她只希望,别人也能像她对待农民工一样来对待她的父母,多一些耐心,少一些鄙视和嘲讽。

    她的爸妈也不会说普通话,也没有文化,也在人才济济的羊城卖着苦力。她希望别人在爸妈需要的时候,也能多一分善心,多一分耐心。

    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到人生地不熟的羊城来。都是为了生活,都是为了赚钱,谁也没有比谁的灵魂更高贵。

    老板娘则感慨的看着陈知年,“果然是读过书的姑娘。”

    陈知年吃着老板娘送上来的水饺,轻轻的笑了笑,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多一分善意,我多一分善意,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她待别人以善,也希望别人待她的父母以善。当年,她的父母从青山镇出来,应该也有着害怕、担忧、忐忑不安。

    为了一份工作,可能吃了不少苦。

    陈知年曾经听爸妈说,他们在找不到便宜旅馆的时候,曾经在马路上睡了一晚。两个人靠着路灯柱,坐着包袱,互相依靠。

    只要想到爸妈,陈知年就愿意与人为善,与世界为善。

    希望那些为了孩子,为了生活而鼓起勇气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们,能得到更多的善意。

    ------题外话------

    以后会换成晚上更新。

    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