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奈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这种事他并不是第一次在胜利港遇上,上次来的时候他就问过了不少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例如港口停泊的那些铁船是怎么造的,盐场的产量为什么远远过大明的水平,玻璃的制作工艺等等。每次海汉人不愿意回答这些疑问的时候,便用“保密条例”来搪塞自己。李奈不清楚海汉人的“保密条例”具体规定了些什么内容,但很显然,他们制造的所有东西的制作工艺都在这个“条例”的管辖范围之内,而现在这个名单上显然又得增加一项了。 李奈并不反感海汉人的这种态度,技术壁垒可是这个时代匠人的赚钱法宝,海汉人的商品能够卖出那么高的价格,还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独门的制造技术?这些看家本领怎么可能轻易对外人透露,能有得看就不错了。李奈心中暗暗寻思,等这次回到广州之后,是不是要去找个船厂恶补一下船只建造方面的知识,那样或许可以稍稍了解到海汉这种新式帆船的技术优越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李奈打定主意,一边看一边将这船的外形牢牢记在脑海中,打算等回去之后再找专业人士来咨询一下。 不过可惜的是,李奈来参观的时间稍稍还早了那么一点,甲板上层建筑现在才刚进入施工建造阶段,作为一号试验船设计精华之一的舵轮转向系统,李奈这次是无缘见到了。 不管中式还是西式的帆船,这个时代都还是使用舵工在船艉直接操作舵杆的方式来调整船舵方向。这种操舵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一是在船体稍大的船上,舵工的视线会被艉楼甲板给挡住,无法观测船上的风帆动向,这样就只能通过间接传达指令的方式来让舵工进行操作,影响了航海效率;二来这种操舵方式几乎是依靠纯粹的人力,要是在海上遇到恶劣天气,那人力还未必抵得过大自然的力量,风浪太大就很可能会失去掌舵的主动权。 而原本历史上舵轮这个航海黑科技是在十八世纪初才被明出来,穿越集团的到来让它的出现提前了近百年。舵轮的技术优势与旧有船舵的劣势一样明显,这东西设置在艉楼甲板上,操作轻便灵活,使用者也能很直观地看到船帆的动向来随机应变,船舵的转向操作比起旧有方式可谓是划时代的进步。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对穿越众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也不是像新式船帆那样,从外面随便看看就能山寨的东西了,其主要传动结构都隐藏在船身内部,非专业人士就算看到了舵轮的操作,也想象不出这么个小小的木头轮子是怎么带动整艘船转向的。 而同样在原本历史上的十八世纪才被明出来的航海黑科技除了舵轮系统之外,还有六分仪和航海天文钟。六分仪在十八世纪经历过多次改进,从最初测角只有9o度的八分仪,逐步改造成了测角达到12o度的六分仪。这种仪器比起过去测纬度使用的星盘、直角象限仪之类的工具使用更为方便,精准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而航海天文钟在远洋航海中的必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六分仪,为了用航来估算自己的相对位置,远洋船就需要一种稳定可靠的记时器来计算出航,而这个时代能搬上船使用的记时器精度却远远达不到航海要求,一旦出现风浪,机械结构的钟摆就会出现误差。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明了螺旋平衡弹簧来代替钟摆,但这样的航海钟仍然只有较差的时间精度。直到1736年,一个英国钟表匠才为了英国国会的悬赏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航海钟。 不过早期的航海钟都是大家伙,海运部可没打算使用那种粗笨的导航装置。不管是六分仪还是航海钟,在穿越之前的物资采购中都是列入了战略物资的清单当中。当然了,当时资金有限的筹委会也没买什么高档货,就直接从网上采购了一批船用石英航海钟,而且目前已经投入到了黑土港航线的使用当中。技术部门倒也没忘了采购几部机械式的航海钟做备份,以后金属加工的工艺水平上来了,就可以对其进行复制,免得多过几年石英钟的电池用完大家都得抓瞎。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海方面,穿越集团中屈一指的专家那还是得数王汤姆。他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可不仅仅是在航海理论和经验方面,装备等级上那也是一等一的精良。这家伙所用的航海钟是万宝龙出品的vi11eret1858系列中的级限量款由一块指针式双时区计时表和一座大型指针航海钟组成的套装。特别是那座由红宝石、花岗岩、黄铜、航空铝材和碳纤维打造的重达12o公斤的豪华航海钟,更是足以亮瞎每一个参观者的眼睛。据说这套航海钟表全球限量16套,放到任何一个航海游戏里都可以成为史诗级的装备,也不知道这家伙是花了多大的代价搞来的。 陶东来也算是穿越集团中见多识广的有钱人了,但当他看到这套行头的时候也吃了一惊。据他事后所说,万宝龙这个系列的表均价都在人民币七位数以上,按此来推算,王汤姆的这套装备恐怕比那两艘双体船加起来还要值钱得多。穿越前资产上了六七位数的成员其实也不少,但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这样看起来,王汤姆才是隐藏得极深的真土豪。要不是王汤姆整天在海上待着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底细,恐怕胜利港早就出现了一大群要给王汤姆生孩子的夫人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