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斩神圣 (九)-《革秦》


    第(3/3)页

    谁都知道,战场上真正能够有效的降低兵士死亡率的东西唯有甲胄。

    但甲胄实在难制,并且成本太高。

    墨者吃了嘲笑,也清楚自己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切实际,但他还是想要坚持下去试一试。

    新的东西,就应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王十二年,丰年。

    十三年初,秦王发出诏令,使秦人起来修建水渠和桥梁。

    同年开始举办关于粮食生产和各地县内对生产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施加奖励并且给予表彰。

    不过这种更类似于名誉上的荣耀,给出的实际物质奖励并不重。

    即便如此,秦人对待这样的政令性的选拔,也有着十分的热切。

    年底,由着季霄这一批人来秦国时候离开的那批人才的宣传,又是一大批人才进入秦国。

    同时,秦国自己在“恤孤院”培养的又一批二百余人的人才经过考核,进入各地,成为官吏。

    这年是丰年,秦国粮食增产不少,即便是最穷困的,刚刚从山里面出来的人,也都在严寒的冬日里吃上了饱饭,只是这一冬的饱饭吃下来,寻常庶人吃用的大多是国家的补贴。

    但这种补贴是存在限额的,吃过了,就没了。

    因此他们需要尽快适应秦国的农耕生产方式。

    这里面出了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钱粮分配和生产时候的工作分配问题。

    秦人杀死了部落里原本的统治者,取而代之的那些秦人,以来缺乏治理能力,二来对于这些刚刚从山里面走出来的人,也缺乏必要的统筹能力。

    尽管有着饱饭吃,很少再有人愿意回到山里,但辖区内的地亩实在并不肥沃。

    这些山民该如何安家落户,该如何为自己谋取生存必要的物资,还是个大问题。

    山民们迟迟得不到规划与踏实的自己劳作获取到生存物资的可能性,心下着急,与原本存在的一些秦人发生了斗殴。

    规模不大,千人级别的群架,虽然没有动刀兵,但到底是死了四个人。

    这事情是十三年最严重的问题。

    地方上有心隐瞒,但被调派到当地的恤孤院出身的官吏上报。

    秦王在处理上,虽说感到有些棘手,却还是坚持了把这些山民当成是一般秦人看待的策略,不对他们刻意优待,也绝对不为了巩固既有基本盘的人心归属而重罚他们。

    民众一时之中对于秦王是有些意见的。

    两方都有,不过到底也只是一些意见,不是大事情。

    此事之后,恤孤院出身的官吏被当地孤立。

    不过这名叫做“秦琼”的农会秦官也并不在意。

    他仍旧尽职尽责地想着办法调和当地的矛盾,也仍旧为山民们融入秦国而绞尽脑汁。

    仿佛并不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顽固而赤诚的样子,是常人从未见过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