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李渊在上海-《大唐皇长孙》
第(1/3)页
当李婉欣在逼着王宝刚制作显微镜的时候,到处游玩的李渊一行也来到了上海县。
对于这座新出现的县衙,李渊是充满了好奇。
毕竟这两年他没有少在《大唐报》上看到上海县相关的报道。
对于上海县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是将信将疑的。
刘仁轨作为李承宗的弟子,水平肯定是有的。
但是水平是否已经高到了这种鬼斧神工得地步,那就值得怀疑了。
“太上皇,这上海县码头,据说自从上海县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修建。
如今已经有了好几个码头了,将来的规模还会不断的扩大。
单单修建上海县码头,就消耗了大量的水泥产能,为上海县的水泥产业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由于上海县是长江的出海口,它不进可以沟通南北的货物,还可以将长江沿岸的物资都集合在一起。
所以虽然上海县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码头的生意却是非常的不错。”
裴寂作为李渊身边最受信任的大臣,这一次自然也是跟在身边的。
作为曾经的大唐宰相,他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裴公说的有道理,这上海县的发展,着实非常神奇,让人感到意外,甚至不可置信。
虽然成立的时间很短,但是上海县的人口一直都来不断的增加之中。
很快的,上海县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县了。”
陈叔达在一旁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要说上海县的发展,一般的地方还是很难跟风的,他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太上皇,这一次我们既然来到了上海县,那就好好的看看这里的情况,看看刘仁轨到底有什么本事,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小渔村变成了繁华的县衙。”
裴寂很清楚李渊为何会有本次的出行。
如今他也知道自己在朝中已经没有机会了。
但是他还有子孙后代。
裴寂还指望着他们光耀门楣呢。
所以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难免就会瞻前顾后。
一般情况下,这也不算是什么缺点。
但是也得分情况啊。
眼下的情况显然完全不同。
“大郎识人的本领还是挺强的,当初太原郡王府的那些人,个个都有几分本事,如今都已经开始大显身手了。
就连这个刘仁轨,当初没有谁在意,没想到也不简单。”
李渊一边在上海码头上走着,一边看着四周的景象,心情很是感慨。
这里的情况,跟他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很不一样。
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他都不相信大唐治下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太上皇,这也是您给陛下打下来的基础好,上海县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那么大得变化。
要不然指不定现在还是处于隋末动乱之中呢。”
裴寂很是会拍马屁,尽是挑选李渊爱听的话。
“微臣见过太上皇殿下!”
就在他们说话之间,刘仁轨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这个年代,没有提前安排的情况下,还真是有点难预测李渊什么时候会到上海。
除了之前在《大唐报》上看到了一些报道,刘仁轨可以说是没有做任何的准备。
要不是码头上有人反应够快,他压根不知道李渊来了。
“平身!随意点,朕如今就是出来转悠转悠,你忙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上海县如今日新月异,你这个县令应该也是很忙的。”
李渊现在的心态是彻底的调整好了。
很多事情一旦看开了之后,就好办了。
吃饭香了!
睡觉好了!
人也不焦虑了!
“上海县的发展都是全县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微臣不敢居功。
陛下之前专门安排人传来了口谕,让微臣有机会好好的陪着太上皇看看上海县的情况。
陛下对上海县的期待很高,这里的许多情况都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能够看到大唐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一些脉络。”
虽然刘仁轨压根不知道李渊什么时候会来上海。
李承宗也没有专门安排人过来说什么。
但是有机会让李渊见识一下上海县的情况的话,曾经确实说过了。
“哦?那朕倒是真的要好好看看了。之前在《大唐报》上没有少看到上海县相关的各种新闻。
朕还真是颇为好奇。听说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的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对于封建王国来说,人口就是最主要的战略资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