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军事方面:远征漠北,出使西域,经略西南,收复朝鲜,扩大版图。
经济方面:实行币制改革,推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而汉光武帝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华夏,再造大汉。
被汉武帝全方位碾压。
“皇爷爷,孙儿觉得,世人皆看到汉武帝光辉的一面,却没看到汉武帝晚年,政治极为黑暗,昏聩到滥杀,大汉没有崩溃,只能谢皇天庇佑。”
德国这个时代,也造就了很多文学家,原来他们都是指鼻子破口大骂,这回进行管制了。
他偏要退位。
有些老兵,已经坐车来北京了,要来拱卫陛下。
吹牛不上税!
可老百姓不敢说呀,报纸上全篇写着,德国遥遥领先!
德皇看完之后,非常满意呀。
他听完都哭笑不得。
德皇一怒之下,严禁地方使用摩斯电码,用摩斯电码和汉文同罪。
可世界舆论管不住啊。
可为什么征不上来兵呢!
这些屁民没用!
“好了,不讨论这个问题了。”
朱佑樘收到了老皇帝的回信,信中老皇帝含糊其辞,只是解答了他第一封信件的疑惑,至于之后的信件内容,老皇帝绝口不提。
别说不允许用汉语,就是被异族统治,他们也不觉得是问题,也会老老实实跪下的。
大明完胜奥斯曼之后,奥斯曼吐出来太多领土,导致国家一蹶不振,仅靠地形尚且和明军周旋,但被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个个都是人才。
德国的每一份报纸,朱佑樘都看,看完哈哈大笑,笑得肚子疼。
再说了,人家功劳确实够大。
朝廷内部都懵逼了。
那我们太擅长了,只要别割我们的脖子,我们都能忍的,我们好乖的。
德皇现在听不进去真话,也不想听真话,他就喜欢歌功颂德的声音,民间也遍地是吹捧的声音。
流失的人口,一般都跑去长安了。
朱见漭完成昆仑山封禅之后,便启程返回京师了。
怎么把人变得漂亮呢?
冀国也有自己的一套,一是父母长相端正,二是医美发达。
搞得德皇都看不懂,这是什么呀?
同样是历史级别的大帝,朱祁钰晚年就没作妖,这是朱祁钰最大的优点。
导致民间哄堂大笑。
而加入过多汉人基因后,容貌就变得不立体,丢掉了那种惊艳之美,不过巅峰期变长了。
德皇一看报纸,民间歌舞升平啊,天下民心都在他德皇手里。
他就学两年德语,其他时间都在学汉语啊。
乾王也没搞清楚,世界上对美的认知,咋变得这么快呢?
朱佑樘没得到什么好处,却见不得别人好。
最可怕的是,朱见漭登基之后,一定会威胁到所有人的利益的。
还有一些去江南打工了。
朱佑梐这是在吹捧朱祁钰呢。
朱佑枬玩得比乾国更高端。
朱佑樘也想让国内人发展玩梗型说话,发现国内人说话直不楞腾的,一点都不好玩。
想生出漂亮的孩子,男女都很重要的。
因为大批大批德国人,往藩国跑。
不敢乱说话了。
顷刻之间,藩国的奏疏如雪花般传入中枢。
朱佑樘其实一直想北征。
“禅让给你后,朕也能好好在后宫之中,安享晚年。”
乾王得偿所愿,从鄂王,改封号为乾王之后,他已经希望朝廷允许,将荷兰分封给自己的二儿子。
丹麦自然是来者不拒。
第五代混血,更加优秀。
朱佑樘向来和老四不对付,因为老四一脉,封了四个王,在这一点上,老皇帝就一点都不公平。
偏偏这些人才,没事在家抠字玩。
德语早就没人会说的了。
不过,想到老爷子很久不回信了,很有可能老爷子说了不算了。
德国自断臂膀,他赚麻了。
朱佑枬立国之后,国内移民比较少,导致很多维京人、德国人、法国人,都往丹麦跑。
“七月十六,朕就退位!”
哪有皇帝坐够了,非要禅让的呢?
可希腊是大元的禁脔,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的。
别管男人女人,都要。
丹麦人口眨眼就突破了一百万,汉人却只有五万人。
就算朱见漭登基是必然,但他爹还在,那就不允许他登基,好处多占一天是一天。
只要不砍他们的头,他们就能永远忍下去,天生忍者。
从种种迹象表明,老皇帝早就被朱见漭圈禁了,这场所谓的禅让,不过是朱见漭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
按理说,朱见漭可以强行登基,不管藩王同不同意。
商鲁战争,大元虽然没旗帜鲜明的支持商国,其实鲁国的情报,全是大元提供的。
既然民间幸福指数这么高,那就征兵,攻打丹麦,让丹麦这只小狗总掠夺我们的人口,干死他。
其实,青海并不是特别缺水,主要是地形和气候,限制了青海的发展。
世界上缺什么,绝不缺汉人国家。
但是,位次争议性非常大。
即便有的人,将名次稍微更换一下,变成朱祁钰、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汉武帝,也无妨。
甚至有人把汉光武帝排第一去了,主打的晚年仁善。
朱祁钰最近几天,天天都在看报纸,越看越满意,身体也跟着大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
就是反对朱见漭受禅让登基。
朱见漭的口碑直接就崩了。
本来旗帜鲜明支持朱见漭的大臣们,这个时候也不敢吭声了。
青海矿产比较丰富,填海用的石头,基本都从青海挖掘。
朱见漭登基,对所有人都有害。
视线来到西欧。
“她呀,最疼爱你爹我了。”
所以,常住人口基本都是给朝廷打工的。
朱祁钰还在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也没人敢指鼻子骂他不孝,大明不一样呀,大明允许人说话,现在天下人都在骂他不孝。
功绩够高,但不够惊艳。
主要还是各藩国的探子在民间活动的结果。
德皇最终决定,允许说一些汉语,但不允许民间妄议朝政,更不允许宣传大明的好,决不允许说关于移民的话题。
朝野上下反而都很支持。
藩国上疏并不多,集体上疏的事情基本没发生过的,关键是藩国不止上一封奏疏,而是上很多封。
他和德国邻国,德国什么鬼样子,他太清楚了,结合德国的形势,越看这梗越好玩。
“谢谢爹恩遇。”朱见漭磕头。
这就是儿子!
他住了五十多年的养心殿,说让他走就走,这还不是乾清宫呢!一个偏殿而已,都不肯给他!
“希腊之事,怕是皇爷爷做不了主了。”
可人要脸树要皮啊。
朱厚煐在视察中,也看到了报纸,原来老爷子这么在意身后名呀,千古第一帝,着实霸气。
可是,德国刚发布征兵令,所有男人都在跑。
英国和荷兰半死不活了。
主要是青海禁牧,为保护水土而禁牧,还在青海生存的,一般都是矿工和雇工,朝廷准备垫高青海的土壤,让青海变成棉花种植基地,富饶起来。
这也反映了民间对朱祁钰的期待,朱祁钰晚年就很像汉光武帝,是个仁善长者,所以天下人都爱他。
苦难时代,文学家是最多的。
法德尚能勉强维持,但他们却被大明藩国包围,等到奥斯曼彻底崩溃,大明就会抽出手来,对付这两个国家。
有人的直接说了,自古以来,没有孝顺的太子,受父亲禅让登基的。
那就玩梗吧。
个个都是名将,最厉害的就是赵王。
“老四,不要劝朕,朕心意已决!”朱祁钰再将一军。
把乾清宫倒出来,也就罢了!
也对,谁正常人玩梗啊,那都是神经病干的。
这哪是拱卫陛下呀,这是换太子啊。
这让他多少有些生气,老爷子真是偏心,朱见漭家有四个王,最后还让他回国当皇帝去了。
朱见漭心情也是极好的。
然后天下臣民反对,对于臣民反对吧,他已经料到了,不过当朝臣子都被他搞定了,民间闹几天也就过去了。
其实,最好的地方是希腊。
捷克斯洛伐克,也被蔡国、齐国、赵国打得够呛。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所有藩国一致反对!
魏王更是已经启程入京了。
“朕都告诉你了,朕坐了六十八年皇位,早就坐腻了坐倦了。”
老皇帝第二次封禅昆仑,按理说是于理不合,不过想想宋真宗那个玩意儿,都能去泰山封禅。
不止全世界藩王反对。
再说了,他母亲吴太后死在那里呀,她死的时候,眼睛都闭不上,让朕去遭罪吗?
真是狠心的儿女啊。
每天接收几百个来自德国的逃人,通过汉语考试后,就授予丹麦国籍。
隔壁的陈国,正在恢复元气之中。
不过,乾国的基因工程遥遥领先,总能批量创造优秀人才出来,适应新型审美。
尤其是把他排在第一的报纸,他看了很多遍。
“大明这副担子,也要彻底交到你手里了。”
青海比较惨,人口只有1300万人,常住人口则只有四百多万人。
你老四不是非要皇位吗?
好,朕就给你!
这小子可挺敢排!
“元世祖不如唐玄宗吗?”朱祁钰问。
没看见每天有多少人,冒着枪口往丹麦跑吗?
德国真不是第一个跪舔大明的,第一个跪舔大明的是英国,第二个是法国。
只是,混血儿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就是颜值巅峰期太短,十三岁到二十三岁这个期间是最漂亮的,过了三十就成了猪。
可是,赵国却将德国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看看赵王打仗,他就知道自己的大军打不过赵王。
可德皇发现,民间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他也有点慌了,朝中官员说话也谨言慎行,有时候他们说的那些话,他也听不懂。
“那肯定第五该排汉武帝。”朱佑梐斩钉截铁道。
也有人明说了,朱见漭圈禁了陛下,自导自演这一出好戏,我们坚决反对。
朱佑枬就看得通透,世界需要多样化,只有多样化,才能赚取更多的钱。
看着上面歌功颂德的文章,德皇舒服了。
本来欢呼的民间,顿时被扼住脖子。
甚至推出,用汉文者诛族的法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