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叫苦-《第一姝》
第(1/3)页
袁明珠听着她娘絮叨着主持中馈的媳妇若是行事没有章法,会沦为笑柄不说,还可能被婆家人找到娘家,指责娘家少教养。
袁明珠在她的唠叨中睡着了。
次日早起这个话题杜氏还未忘记,依旧追着她耳提面命。
袁明珠没法,苦着脸说:“娘,大不了我就嫁个小门小户好了,人口简单事情少,当天买当天吃,没有隔夜粮,就没有您说的这些烦恼了。”
她这番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的话,于杜氏而言不啻于火上浇油。
气得扬起巴掌照着后背拍了两下。
眉眼低垂着道:“那可不行。”
复而又严厉起来,“别说那些没用的,从今天开始我得好好看着你,该学的赶紧都给我学起来,不能再像以前似的那么懒散了。”
杜氏的模样让袁明珠心里一动,大眼睛盯着她。
杜氏被看得神色有些慌乱,被鬓角散落的头发抿到耳后,故作凶巴巴的说:“看我也没用,不能再由着你任性了,给我好好学。”
还记得胡萝卜加大棒,“学好了娘让人给你到南方买些好木料回来打一张最时兴的拔步床。”
杜氏的表现让袁明珠确定了,这回的宴席上有人向她娘抛橄榄枝了,提的还是她。
实际也是预料之中,像这种宴席本来就是各家女眷推销自家适龄小辈的场合。
就像昨日,刘永昶兄弟俩先跟着他们祖父拜见完席间的男客,再过来拜见女客,之后才去侧院那边坐席。
这就是固定的流程。
有长辈看好对方孩子,就多搭几句话,尤其要多夸夸对方家的孩子,言谈间多询问对方的年纪,读了什么书。
把看好对方孩子的信号传递过去。
如果对方也有意,就会有所回应;如果无意,就敷衍一下。
这种女人扎堆的地方,才是成就姻缘的重要场所。
袁明珠回想着昨天来的那些人里,谁跟曾祖母和她娘说话比较多。
想了好一会,并没有想到什么线索。
昨天她忙着招呼客人,又有刘永旭闹得那一出,真没太注意。
不过她也不太担心,这种事大家都怕是自作多情会错意,你来我往的试探得经过好几个回合,等两家家长达成一致也得好几个月。
这么长时间,足够她发现对方是谁。
知道了她娘异常的原因,袁明珠就放宽心了。
“娘,内宅里的这些事没有什么是花钱搞不定的,如果有搞不定,肯定是钱没花到位。”摆着手不太在意的说。
把杜氏气得又想上手。
一抬眼看见陶氏过来,伸着的手赶紧收回去。
手指着她:“再胡说八道看我不打你。”
袁明珠抱着她的胳膊,“娘,我说的都是实话。”
陶氏听到:“你们娘俩说什么呢?”
袁明珠这才看到曾祖母,迎上去。
吴妈妈忙顿住脚步把位置让给她,袁明珠接过去搀扶着陶氏,“我正在跟我娘学怎么当家理事呢!”
陶氏拍拍她的手笑道:“我就说我们明珠也长大了,懂事了吧。”
这话是冲着杜氏说的,意有所指的话像是打哑谜一样,更佐证了袁明珠的猜测。
杜氏不满的瞥一眼女儿,“祖母快别夸她了,让她好好学学跟勒逼着她似的,还满嘴的歪理。”
袁明珠内心的小人表示很无辜:她说的明明都是至理名言,怎么就歪理了?
“哦?我们明珠又说什么歪理了?”
袁明珠心说:曾祖母也学会看热闹了,这会该关注的应该是学着理事吧,您老问什么歪理?
杜氏:“她呀,跟我说什么‘内宅里的这些事没有什么是花钱搞不定的,如果有搞不定,肯定是钱没花到位’,您听听,这都什么话?”
陶氏听得不住的乐。
坐到圈椅上,“这话也不算错,就是不该说的如此直白。”
教训袁明珠:“不许惹你娘生气。”
和得一手好稀泥。
袁明珠从郑妈妈手里接了茶递给曾祖母。
曾祖母接过去,“我们这样的人家,衣裳有针线上的人做,饭菜有灶上的人做,学针线的目的只是自己做个袜子、亵衣,学厨艺就为个名声,
你还真指望她做里外的衣裳鞋袜,自己下厨整治一台席面啊?明珠学得已经挺不错的了,差不多就行了,就是不会也少不了穿戴吃喝。”
又说:“只要不被下头的人哄骗了去,其它的都不算什么,你就让她跟着她大嫂学些日子就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