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叫苦-《第一姝》


    第(2/3)页

    意思跟你也学不着什么,你就别逼着她学了。

    袁明珠很狗腿的坐旁边给曾祖母锤着腿。

    “就是,孟子都说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大不了我多添几个管事,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就像他们家的作坊,分工明晰,赏罚分明,没人管事短时间也经营有序,不会乱套。

    杜氏:“哪有那么简单?要都向你说的,什么都让管事去管,隔壁周家大奶奶娘家兄弟媳妇还会出那么大丑啊?”

    袁明珠:“娘你只是听了个皮毛,我敢打赌,周大奶奶的娘家要么是抠到极致,给她兄弟媳妇办事的银子不够使;要么就是多头管理,干活的人没有使绊子的人多。”

    杜氏的嘴皮子说不过她,“横竖都是你的理,行了,我不管你了,只要到时候没人说我没教好你就行。”

    袁明珠抿唇笑着。

    正说着话,外头来叫她。

    “码头上又有船停靠,曾祖父不在家,我去看看。”

    这个时候南北的船走得更勤了,大家都赶着封河之前把该运到货物运好。

    杜氏不再说什么,儿子们都在读书,丈夫还未恢复,小女儿也不容易。

    “让你爹跟着,有什么事让你爹干。”

    袁明珠去了前院,看到来的是王大郎。

    王家的漆铺改成了粮行,除了给妍玉春和万香园供货,也经营散客生意。

    王大郎看到她进来,站起身。

    袁明珠抬手示意他不必多礼,问他:“你爹没回来?”

    王掌柜若是回来了,肯定会自己来,不会托大让他儿子跑腿,袁明珠才有此一问。

    “为安全起见,这次的货物分的三路走,我爹押送的货物在后头呢!”

    看他的神色,袁明珠明白是她哥哥姐姐收集的货物夹带在这次的货物里。

    问他:“你带来的这批货物里有吗?”

    王大郎点点头,“有,基本都在这艘船上。”

    袁明珠笑了。

    不枉她做的这许多安排,把安定侯府的人忽悠得晕头转向,才能东西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运出来他们都没发觉。

    夸道:“很好,这次出了力的人都有赏。”

    安排了大车去码头拉货。

    提前使人去码头找了郭恒生,雇了一批人扛麻包。

    他们到的时候,郭恒生已经带着人等候着了。

    “喊上船老大,我们去旁边酒楼里喝茶,让他们慢慢干,吩咐他们给留一份猪头肉我们回头下酒。”袁树照着女儿来之前吩咐的话邀请郭恒生。

    码头上的酒楼里做的猪头肉非常美味。

    郭恒生就好这一口,欣然应允。

    郭恒生就乐意接袁家的生意,除了出手大方,人家还能顾及到他们的喜好和感受。

    跟他们做事就是舒心。

    这一趟的货物多,直到快天黑才搬完。

    跟船老大和郭恒生告辞后,爷俩乘车回家。

    桥泗巷地处武安城东面偏南,在御马街南面,去北关码头得途径御马街。

    晚上拉完最后一批货物,天已经擦黑了,车上挂着的灯笼随着马车的晃动晃悠着。

    路上行人渐稀,所有人都行色匆匆。

    过御马街的时候,郑妈妈喊袁明珠:“二小姐,您快看!”

    车夫把马车停下来。

    袁明珠拨开车帘,从车窗往外看去,正看到一户人家的角门开着,两个人推着一个被捆着的人往外走。

    被捆着的那个看身形是个女子,这样冷的天气里只穿了一身单衣,嘴巴塞了块布堵着。

    走近了,袁明珠才看清楚是尹桃花。

    不知道是塞着布的缘故还是挨了打,她的面颊看着像是肿着。

    即使是脸有些变形,袁明珠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尹桃花也认出了车窗里的袁明珠,挣扎着看着她。

    被押着她的两个壮实婆子拽着走了。

    直到走出去老远,尹桃花仍然在回头看着他们的马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