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百姓压根就没有什么影响。 剩下的时间,就是占领奥斯曼。 因为大明计算平均资产的时候,没把房子计算进去,作为固定产,房子肯定是重要一部分的。 他还在完善自己的思想呢。 雇枪手就雇枪手吧,看来朕这思想圣人,是做不成了,可惜了。 至于有人舍不得家财。 这笔财富终究要落入权贵手里的。 “分配论是朕的。”朱祁钰板起脸:“朕驾崩之后,你可不许瞎改。” 那就拿出命来换吧。 这是一篇极具朱祁钰风格的文章,不是别人代笔,充满他毕生人生智慧的文章。 而是成立一个财富运营公司,运营这笔财富,用在民生之上。 “奥斯曼那块地盘不好肃清,只要不是过分反抗的,该留下的就留下吧。” 所以呢,他就将人生智慧,和对社会的认识,写进分配论里。 只有那些政治敏锐感极低的人,才会等朝廷杀猪的时候,才哭爹喊娘求饶。 老皇帝所谓的分配论,不就是要杀猪嘛。 朱祁钰眯着眼睛:“朕也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 他确实没有写理论的能力,但他可以让官员来写呀,太祖皇帝研究的家谱厉不厉害,是有起名局的,皇族的名字,都是起名局起出来的,但功劳都是太祖的。 这是我的思想,你们抢个屁! 短期看,这个答案还算完美。 所以不用动刀子。 可朱见漭怎么看,都觉得这笔钱迟早落入皇家口袋。 朱祁钰却都没看。 一次龙场悟道,估计不能让王守仁成圣了,那就来两次。 还得找人帮忙。 朱佑梐开始给老皇帝画大饼。 朱见漭面色一苦,家里那点钱都被您划拉走了。 这算计,是真阴啊。 “爹,您还不知道那小子,他看不上那等荒凉之地,他想去德国,和老三一争高下。” 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统治思想,然后装进儒家思想了,把锅丢给孔子,丢给朱熹。 大明刚踏入初级发达国家,就被一脚踢下了车,现在还是高等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发达国家有几个了。 人到了不同年纪,就会有不同年纪不该有的烦恼。 如果对照发达国家的收入、消费、生活水平,他们是比不过明人的,可他们小国寡民,就变成了发达国家,其实百姓生活未必多好。 “爹瞧您说的,陈献章能都有,您为什么不能有呀!丘濬都能成圣,您一代千古大帝,为何不能成圣?” 他也想和那位绝顶诗才的大帝试比高,结果,发现被打脸了,他的理论就是一坨翔。 “您的思想,哪里不高屋建瓴?哪里不领先于这个时代?” “那些贪官污吏,不准流放过去,罪犯也不许流放过去。” 那么,这钱到底是谁的? 其实,他没少灌输思想,民间通用的教科书里都有他的思想,整个大明有他的思想存在。 所以,用这种方式重新分配,是悖论。 “朝廷多花点钱罢了,你对老大有亏欠,这钱就从你口袋里面出。” 也就没弄。 爷俩一拍即合。 只是当时并没有普及到民间,今年开始向民间普及售卖。 其他国家是多算的。 在老皇帝认真写书的这段时间。 当时民间声音掌握在文官手里。 结果,朱祁钰还是给截胡了,他是一点汤都不给别人留呀。 朱见漭以前没细琢磨,现在越琢磨越觉得他爹真坏。 再不济,就让天下人去学他的理论。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最适合形容他。 这一次,他分配的是全国富人的财富。 哪有一个国家,拥有四十亿人口的! 这和景泰十年那次分配不一样,那次涉及到皇位,涉及到国祚,必须要彻底。 当时,只分配的是江南士绅财富。 “奥斯曼帝国,该分封的已经分封完了。” 大明避开发达国家,也是不想在国际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鲁王不能用了,再封一个。” 一旦这笔巨额财富,落入野心家的手里,大明顷刻间崩塌。 这是前所未见的办法,也只有朱祁钰能用的办法。 王守仁是注定要成圣的,如果他参与了分配论,那么功劳是朱祁钰的,还是王守仁的? “他公务繁忙,尚且年轻,如何能写得出惊世文章?”朱祁钰不想留把柄,他想自己成圣,不想借别人的光。 父子俩密谈许久,朱见漭出养心殿的时候,嘴巴乐得合不拢嘴,时间太久没见过天家父子这般亲密无间了。 儒家这一套,为何被统治者如此青睐,因为有利于统治。 让老四进来,纯属迫于无奈。 老皇帝的权柄毋庸置疑,千古罕见的大帝,说他没有皇权,谁信啊。 就是大明理论体系。 就算有一天查到他们头上,又能怎么样?财富都挥霍了,要命一条! 钱没了,又能如何!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大明,应该妥妥的进入发达国家,结果却离发达国家的线越来越远。 就是说,大明四十亿人想进入发达国家,就得把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拉下水,一起进入平均收入500元的时代。 脱离了儒家思想,华夏人看不懂,最后还得用儒家思想解释一遍,那不还是回来了吗? 他要补全舆论这一环。 是不是得多写几本书呢? 朱祁钰生气道:“这是朕一生心血呀,你却要抢走你爹的心血?你还是个人吗?” 当时的朝廷情况是,朝廷赤贫,江南巨富,百姓吃不上饭。 自始至终,都在算计天下百姓,也在算计朝廷诸卿,算计自己的身后名。 等他人死灯灭,金身碎了就碎了,自有后人帮他弥补的,不会让这身金身毁掉的。 “消消气消消气。” 可这是理想状态,如果人人都是圣人,那么国企就能让社会财富,尽可能的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从而进入到理想国的状态。 除非老皇帝一直活着,这钱才能花在刀刃上,不然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朱见漭心里一惊,老皇帝是不放心朱佑棅,想将他踢出京去。 收归国有,是极为理想化的做法,只是忽略了人心,掌握国企的人,他们岂会放过到手的财富? 国企的想法非常好。 要不咋说,朱祁钰其实也可以包装成圣人的。 他不会动摇爵位,但会收紧勋贵的福利,这是对勋贵的整体惩罚。 但确实他真真正正自己写的。 这一次,则是用政治手段,进行财富二次分配。 这样一来,他的思想就传下去了。 最关键的是,这套思想是最能统治百姓的好思想,最有利于统治的东西,傻子才扔掉呢! 换皮,有换皮的原因。 既然都成圣了。 圣人不可能就一部书的。 为何又被抛弃了呢? 咱们做得好,怕谁说? 明人是全世界上最愿意参与政治的人,对于权力有着先天性的渴望,难以理解的渴望。 那些都是我们家族辛辛苦苦赚的,老皇帝要走了,用这些钱,自己成神成圣,我们咋办? 朱见漭这几天有点琢磨明白了,老皇帝哪里是捐钱出去呀,而是索要天下钱财入皇家呀。 这需要两个前提,一、皇帝有绝对权力,且愿意聆听民间声音;二、民间文化程度高,且有参政议政的意愿。 “多说无用,挑个地方去继藩吧,再让他呆在京中,朕怕太孙和他杀起来,让你难做。” 朱见漭也想走老皇帝的路子。 且,该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全族不许任何人离境,出市必须报备,出省要通过政治审查。 大明是少算。 这次,只是老皇帝伪造的圣人金身罢了。 汉朝的儒家思想,和唐朝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吗? 不过短暂兴奋一段时间罢了,自我高超。 “朕让你爹抽你一顿,滚!”朱祁钰真生气了。 连圣人都有私心呢,孔子、庄子、董仲舒、朱熹,个个私心大得很。 进屎坑也愿意呀,身后名多重要呀,被人祭祀,就算抬出来鞭尸,也比被人遗忘好呀。 针对这家公司,条款多达一千多条。 所以,朱祁钰想用一篇分配论塑金身,成圣。 我们的家当,都被老皇帝索要走了。 为了防范贪腐,老皇帝提出,财富每个季度公开报表,每个省都要成立委员会,负责审查账务。 朱祁钰略微沉吟:“还是以征兵的方式,征兵前跟人家家里讲明白说清楚,这人去了以后就不会回来了。” 而在养心殿。 这件事是循序渐进做的,从景泰三十五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民间的舆论能量越来越大。 老皇帝心情也好,继续在养心殿里勾勾画画。 这个所谓的财富运营公司,肯定是皇家掌握绝对话语权。 反正对勋贵而言,不动我家爵位,杀头都行。 大学生要考秀才,再考举人,才能踏入仕途,进来当一个小兵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