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给王守仁上上强度,新时代朱祁钰、朱见漭思想二圣-《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页

    实际上呢。

    这个体量,是很难进入发达国家的。

    可是,这些碎片化的思想,并没有组成一套理论!

    他也不可能成为程颢、周敦颐、朱熹这样的人,这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的思想,千古留名。

    朱祁钰低调,大明就低调。

    我有一套房子,我想卖,可以卖一个亿,没人买无所谓,反正我就要价一个亿,卖不出去我乐意,我心里就觉得它值一个亿。

    年轻时,他能一天处置十二个小时的政务。

    朱见漭赶紧拍他后背:“爹您想呀,若想将您的思想,成为一个流派,成为我大明显学,需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种操控几千万亿的大公司,和国企有什么两样?最后不还是权贵口袋里的钱吗?

    大明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四书五经还没丢掉?

    因为,四书五经是个大染缸,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老四,可程颢、朱熹、周敦颐的思想,是本人写的,朕和你,都没有那种文采,如何写出传承千年的思想呢?”

    现在则不一样,前有薛瑄、丘濬、陈献章,现在又冒出来朱祁钰、朱见漭父子档,思想高度节节拔高。

    “儿子再抄录下来,就如孔子和子贡的关系,您做孔子,儿子做子贡。”

    朱见漭直接脱下鞋就抽:“老子忽悠我老子那套,你拿过来忽悠你老子来了,是吧?真是三天不抽上房揭瓦!”

    如果孔子能说话,估计能把历朝统治者打死,这些思想真出自孔子吗?

    摆明了钱还是要回来的嘛。

    这几年,老皇帝还在放大舆论限制,允许民间参政议政,让民间说话。

    “老四啊,朕写完分配论之后,内心空虚,一直在想丰富这套理论,可朕精力有限,朝中可有人选举荐给朕,让他们来帮朕完善这篇文章?”

    “爷爷,您想啊,咱们祖孙三代共创一套思想,能让民间看到了天家和睦,并且让这思想源远流长。”

    乾国非把这东西算进去,按照最高点算,肯定数据漂亮呀,经济总量快要赶超大明了。

    “咱爷俩,才是一家人呀,咱们父子齐心,将分配论,变成一套类似于儒家思想的理论。”

    只是分配财富,不是分配性命。

    民间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有官员畏罪潜逃,逃到了藩国,被藩国解送回来了。

    服务业是泡沫啊。

    朱见漭微微一惊,老皇帝不是防备他家老四?

    一人成圣的机会,硬生生被老四刮走一份,这小崽子又来了,再分润出去一份,还成个屁圣了,老头子有点好东西容易嘛。

    他爹真够高阴险啊。

    朱见漭开始挑人。

    以前确实不想,现在想了,他都已经九十岁了。

    老皇帝还能活几年?

    老皇帝用强制办法,将天下钱财收入财富公司,将这笔钱完全运用在民生之上。

    “儿子想过了,前有程朱,现在有陈献章,咱们爷俩也能成为一代儒圣。”

    上一次,所谓的分配财富,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碰撞,皇帝的目的是收权,而收回来的钱,也没有用在民间,而是用在王朝扩张上面。

    我朱见漭可不是,我朱见漭是个读书人,是个思想家。

    他早就该把理论弄出来,然后让天下人去学,把自己学成圣人。

    毕竟,他没有诗才,和那种充满诗才的皇帝不一样,当然,这个诗才先把十全老人排出去,其他皇帝重排。

    随着禅让失败,老爷子已经不相信朝中诸卿所谓的忠诚了,他就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看完差评之后,破防了。

    只要朝廷不发动文字狱,话语权就逐渐在民间扩大。

    朱祁钰这几天,心无旁骛的完善分配论。

    最近,朱祁钰每份报纸都要看,看看民间对于他的分配论是怎么评价的。

    文官权柄被削,皇帝是乐见其成的。

    朝廷只要稍微放开一个口子,他们就往死里挤。

    “你小子打什么鬼主意,当老子不知道?”

    按照发达国家这个标准,全世界最多容纳十亿人口,是极限了,再多,就得拉其他人下水。

    我们才是最亏的好不?

    光看数据,大明其实并不特别富裕。

    不是发钱!

    因为没有时间让他多想。

    他俩冤不冤枉?

    都不是啊。

    朱见漭被老爷子一点拨,琢磨着这思想能不能来一个父死子继,老皇帝的理论,他继续完善,变成两代帝王之功。

    这两点,大明完全满足。

    “你家老三也够狠的,一点兄弟亲情都不念。”朱祁钰对赵王没好印象。

    都出自解读!

    孔子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老皇帝作弊了。

    他就是一个普通人,靠着极端自制,和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习,才有这一身本事。

    就算有老百姓监督,他们就是圣人吗?给点钱,不乖乖把嘴闭上?哦,他们也想变成权贵哟。

    得把这一生的大智慧都写下来。

    逼一逼他,让王守仁创造出更加厉害的阳明心学。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变成国企。

    朱见漭嘿嘿笑了起来:“爹呀,事到临头您怎么还糊涂了呢?”

    可是,不就图个名吗?

    思想这东西,越玄越好,越万金油越好。

    “为了当千古第一帝,他可是无所不用其极啊。”朱见漭不敢奢求第一帝,他想和太宗皇帝一较高下,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朱祁钰挑起文武争端,让武将过得并不舒服,而且,武将在外领军,身边埋有大量探子、间谍、厂卫、太监,还有御史、监察史、军纪司等官员随从。

    这种傻子,也该被淘汰了。

    差评其实不少。

    老皇帝同样明白这个道理。

    说白了,他提出分配论,想靠一篇文章,成为圣人,那么就需要有所作为的,不能光说不练,这次强制分配,就是他给出的答案。

    “这东西谁会细究呀,就算细究,思想是您的吧,儿子也参与了吧?”

    肯定是皇家的呀。

    太宗皇帝给人的感触,是个蛮子。

    这次财富分配,民间欢呼雀跃,但也仅仅自我激动罢了,什么实际好处都得不到的。

    还有一点,大明不愿意做发达国家。

    想重新分配财富,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有钱的杀了,分给穷人。

    主要防范卷款私逃。

    因为,这笔财富,不是直接给到每一个百姓头上的。

    “什么程朱,什么丘陈,统统不学。”

    老四提出来的这个想法不错,他来做孔子,老四做子贡。

    但老皇帝可没放过勋贵,这次杀猪,很多勋贵也要殃及池鱼。

    靠基因工程活着,说难听点,这不就是个服务业嘛。

    而且,他愿意听民间的声音,因为他自认没有污点,大明也洁白无瑕,不怕被人谈论。

    可大明没计算,大明只计算存款,其他的都不算。

    现在移民比较困难,国内四十亿人口,平均收入在700元左右,之所以略有下降,主要是近两年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就促使平均收入下降。

    朱见漭则在处置朝廷政务,奥斯曼战争进入尾声了,奥斯曼皇帝烈火焚城,也算是没丢皇帝的脸。

    朱祁钰缓缓道:“朕知你心中对老大有亏欠,那一支该封的也都封了。”

    唐宋,元明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吗?

    “所以呀,您将您的思想,传授给儿子。”

    朱佑梐惨叫:“爹呀,我是您亲儿子呀!爷爷救命啊!”

    朱祁钰也可以依样画瓢。

    大明没做空你,若做空你,分分钟让你消失。

    不管到什么时代,就会发现,儒家思想最符合中国人的思想,这东西被刻进骨髓,刻进基因了。

    那是景泰十年的时候,他巡幸南京,坐镇南京,强行进行财富分配。

    等于说,文官掌握整个舆论系统,他说谁是好人,谁就是好人。

    找一些玄词儿,弄一些普世道理,就是思想,跟鸡汤差不多,就是鸡汤写的太明白了。

    “核心思想是咱们爷俩的,谁敢和咱俩争功呀。”

    朱见漭干笑:“也怪儿子,十三岁就带他上战场,磨练出这般脾性,他娘去的早,变得如此极端,儿子有错。”

    最多二十年,不,十年!

    这个所谓的财富运营公司,就会中饱私囊,贪污腐败到了极致,烂得连国企都不如,最后这些财富,全都不翼而飞了。

    也没关系,给王守仁上上强度,说不定王守仁还能再进一步,原时空王守仁没有敌手,还没逼出完全体。

    毕竟整个财富公司,运营超过五千万亿的资产,老皇帝不得不防。

    其实,发达国家这个概念,不适合人口大国。

    还有一条路,就是社会重新洗牌,就是王朝灭亡。

    不是的!

    他单纯为了飞升成仙啊,为了名声啊!

    确实,把他们封为圣人了,可这个圣,恰恰是个屎坑,这些圣人蹲在里面,浑身难受。

    别以为,儒家思想在后世就被抛弃了,其实一直在用,换个皮而已。

    他奇怪的发现,当他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腰不疼了也不失眠了,心里乱七八糟的想法都被驱散了,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要不是购房压力大,结婚压力大,估计今天大明都得六十亿人口,汉人终极理想,就是生儿育女,含饴弄孙。

    得多有几部。

    朱祁钰开始享受当圣人的感觉了。

    今天出去了,回来晚了,没写完,欠一千多,明天还

    (本章完)

      

    


    第(3/3)页